為切實保障少數民族群眾合法權益,確保春節、全國兩會期間清真食品市場安全穩定,北京市聚焦少數民族群眾特需民生問題,今年以來,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并順利完成了具有清真飲食習慣少數民族低保群眾牛羊肉價格分類救助、清真食品進社區展賣活動及清真食品市場檢查三項工作。
一是幫扶,實施具有清真飲食習慣低保少數民族群眾牛羊肉價格分類救助長效機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困難群眾的特殊民生需求,根據市政府統一部署,年初,市民委會同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研究建立了北京市具有清真飲食習慣少數民族低保群眾牛羊肉價格分類救助長效機制。2016年春節前,按照每人300元的標準,組織各區實施。通過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聯動、密切協作,確保了救助金及時足額發放到少數民族群眾手中。據統計,全市實際發放2497人,共計74.91萬元。
二是便民利民,繼續開展清真食品社區展賣活動。近年來,市民委積極推動“社企對接”,根據少數民族群眾需求和工作實際,多次在全市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群眾相對聚居的區域開展清真食品進社區展賣活動。今年,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通州區、密云區等6個區的民族部門認真組織企業和街道的民族、綜治、工商等多部門細化實施方案。展賣活動覆蓋20個社區,參展企業40余家,展賣清真牛羊肉、清真熟食和糕點等100余種,惠及群眾2萬余人。
三是規范管理,開展清真食品牌證換發后的清真食品市場檢查。各區將清真食品市場檢查工作納入安全維穩整體工作,有的區民族部門領導親自帶隊,有的區民族、工商、食藥等部門協調聯動,有的區啟動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網絡及民族政策監督員隊伍,對區域、環節進行了認真排查。排查了交通樞紐、旅游景點、廟會等人口密集區域的清真飲副食網點,檢查了清真食品貨源、存貯加工場所、從業人員以及新版清真食品牌證使用等情況,加強民族政策法規的宣傳。針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經檢查,絕大多數清真生產經營單位能夠自覺守法經營,服務群眾情況良好,有力保障了春節、兩會期間全市清真食品市場平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