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rjplv"></track>
            <sub id="rjplv"></sub>

              <th id="rjplv"></th>

              <p id="rjplv"></p>

              <big id="rjplv"></big>

                聯系我們

                • 400 666 5331
                • 聯系人:買先生 13839161613
                •     陶經理 15138010555
                • 郵 箱:2322652959@qq.com
                • 地 址:博愛縣清化鎮街道辦事處鴻昌路西段

                新聞中心 NEWS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中心

                魏德東:加強清真食品的供給側改革

                發布:xyegnejw 瀏覽:4107次

                  隨著兩會的召開,清真食品立法問題一夜間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從大會提案到博客、微博,乃至微信朋友圈,支持與反對者形成了兩大陣營,唇槍舌劍,針鋒相對。支持者認為,我國清真食品的認證、生產、銷售等環節假冒偽劣泛濫,既威脅民族團結,還影響清真食品出口,因此亟須立法。反對者則提出,為一種宗教食品立法將使國家依據某一宗教的教義行使法律權力,是強迫全體國民遵守某一宗教的律法,違背了政教分離原則,是動搖國本的違憲行為。
                  其實,有關清真食品的管理與立法,早就是穆斯林及宗教學界、民族學界討論的課題。學術界為此發表了大量論文,包括學位論文。2002年,國務院即委托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起草《清真食品管理條例》,雖然迄今未果,但已有20多個地區頒布了地方性的清真食品管理辦法。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還制訂了《清真監制認證標準》和《清真監制認證辦法》,以規范清真食品的出口。雖然許多人對清真食品的現狀還不滿意,但毋庸諱言,清真食品的基本營銷體系還是在正常運轉。如何進一步做好清真食品產業,法律體系的完善固然重要,但其改善的也只是清真食品產業的外部環境。要想從根本上做好清真食品工作,供給側的改革必不可少,這主要包括伊斯蘭教經學家的理論闡釋、伊斯蘭教協會的認證制度與企業家的宗教自覺。
                  要做好清真食品,首先就要明確什么是清真食品,這就需要伊斯蘭教經學家作出有說服力的詮釋。學者總結有關清真食品的定義有400多種。目前我國各地頒布的條例,有關清真食品的界定基本包括三大指向:民俗性食品、宗教性食品和民族宗教性食品。哪一種指向是合理的?穆斯林學者大多數贊同清真食品的標準是宗教,即符合伊斯蘭教義規定的食品。什么是伊斯蘭教對食品的規定?根本的當然是《古蘭經》及“圣訓”等經典的論述,但具體落實到生活中,面對不同的教派、民族、地區,以及不同的歷史背景,對清真食品的裁決并不簡單。舉例來說,馬是否屬于清真食品?不同的教派、民族就有不同的看法。顯然,中國伊斯蘭教經學家的一個不可回避的工作,就是對清真食品的概念作出既符合經典、又能為廣大穆斯林群眾及全社會所接受的定義與解釋。
                  對清真食品的認證,是伊斯蘭教協會的重要職責。群眾對假冒偽劣清真食品深惡痛絕,例如非清真冒充清真,清真中摻雜非清真,清真餐館標準不嚴格,生產銷售過程不規矩等等。很多人希望通過立法狠狠打假,但打假不等于保真。一般說來,國家對于食品與餐飲的管理,應該保持在世俗層面,也就是食品餐飲業共同的衛生、稅收、勞保等,而不應介入其宗教層面。簡單地說,國家沒有權力、沒有義務甚至也沒有能力去裁決一家企業是否符合宗教標準。對于清真企業是否合乎宗教規定,只能由伊斯蘭教內部裁斷,合適的單位,就是各級伊斯蘭教協會。只要看到伊協的清真認證書,穆斯林群眾就可以放心享用,這應是清真食品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
                  要維護清真食品的合法性,企業家責任重大。以酒為例,這是清真食品所禁止的,但又是大多數清真餐廳所買賣的。是不是有了法律之后就能杜絕這種現象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街頭,筆者親眼看到餐廳服務員將啤酒放到可樂紙杯里賣給顧客。在青海省西寧市,我們也耳聞目睹在當地伊協的倡導下,一條近30家餐館的飲食街禁酒,所有的餐廳老板都簽字不賣酒,終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顯然,在提升食品清真水準的過程中,經營者的宗教文化自覺至關重要。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